当前位置: 工作之窗 -民生监督 - 
百里杜鹃:积极探索民生特派组监督新方式

发布时间:2014-09-11

来源:毕节市纪委信息中心

浏览量:

视力保护色:

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纪工委监察局围绕改革反腐败体制机制的相关要求,整合基层纪检监察力量,探索有效监督方式,不断提升监督执纪问责能力。

构建“四位一体”运作模式。按照区纪工委监察局、区直派出机构、乡民生特派组、村级民生监督委员会“四位一体”运作模式,在全区55个村全面建立村级民生监督委员会,延伸监督触角。由委局班子成员分片联系1—2个特派组,区直派驻机构负责人兼任特派组组长,委局内设职能室对应指导特派组工作,乡特派组负责指导村监委开展工作,有效解决执行不到位、指导不力的问题,发挥了纪检监察机关的整体合力。

落实“两个责任”各归其位。6月25日,党工委书记黄家耀,纪工委书记胡丰华从4个层面分别约谈14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45名部门主要负责人、12名乡(管理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全区40名纪检监察干部,被约谈人分别就落实“两个责任”作了表态发言。区纪工委监察局领导分别组织全区6个乡(管理区)12名党政主要领导在干部职工大会上公开承诺,主动接受特派组监督,更进一步明确特派组的监督职责,重新界定了乡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仁和乡党委书记高龙义说: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受到有压力。我将切实担负起全面的责任,管好班子,带好队伍,严于律己,做好表率,自觉接受监督。督促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全力支持乡民生特派组和乡纪委开展工作,对腐败现象坚持零容忍。”区纪工委派出第二纪检组组长,仁和乡、大水乡、戛木管理区民生特派组组长曾祥彬说:“党委(党组)承诺落实主体责任,为民生特派组有效履职提供了大好平台,真正抓住了反腐倡廉建设的‘牛鼻子’,给了我们充足的底气。”

实行“捆绑组合”查信办案。各特派组发挥“体外监督”优势,制作“连心卡”,告示牌,将特派组职能职责、负责人姓名、办公地址、联系电话等向群众全面公开,搭建党群干群“连心桥”。由区案件检查室牵头建立办案人才库,突破乡、区限制,实行办案人员捆绑组合,交叉办案,既便于在一线掌握案件线索,落实“两个为主”的要求,又壮大查信办案力量,发挥“传帮带”作用。截止目前,全区6个特派组共发现问题183件,办结113件,正在核查57件,立案13件,结案11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1人,挽回经济损失12.79万元。

创新“三述一评”监督机制。在全区55个村全面推行村级民生领域“三述一评”(即:联系村的科级领导述监督、检查、指导村“两委”贯彻执行民生政策工作情况;村干部述执行民生政策情况;驻村干部述督促、指导、协助村“两委”贯彻落实民生政策情况;村民代表进行质询评议)活动,完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确保联系村领导督廉、村党支部书记抓廉、驻村干部促廉、村干部知廉,提高群众对民生项目和惠民政策的知晓率。截至7月底,全区已开展“三述一评”活动46场次,157名基层干部向村民代表大会报告民生政策落实情况并接受质询评议,民主评议低于80分的,对述评对象进行提醒谈话;对群众意见大、反映强烈和民主评议低于60分的,对述评对象进行诫勉谈话,对群众反映的违纪违法案件线索,及时进行调查,评议结果及问题整改情况面向社会公开,向评议代表反馈,记入干部廉政档案,作为考察任用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通过“三述一评”,2名驻村干部、7名村干部被提醒谈话,3名村干部被诫勉谈话。

今年以来,百里杜鹃不断健全完善民生项目资金分级负责、分级监管制度,对民生项目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实现全区民生项目领域类问题“零上访”。

(陈俊涛、百里杜鹃)

   

分享到: